截至2024年4月30日,滬市主機板全部公司完成2023年年度報告披露。數據顯示,在經濟運作整體回升向好的有力支撐下,滬市主機板公司經營業績保持穩定,盈利品質持續改善,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邁出堅實步伐。
一、經營業績總體持平,內生穩定性有所增強
2023年,滬市主機板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50.45萬億元,同比增長0.7%,實現凈利潤4.22萬億元,同比微降1.2%,實現扣非後凈利潤4.03萬億元,同比增長0.8%,經營業績較上一年度基本持平。1422家公司實現盈利,佔比超過八成,其中740家公司實現業績增長,166家公司凈利潤增幅超50%。另一方面,整體虧損面大幅收窄,虧損金額同比下降近五成,減虧、扭虧公司共計222家。
拉長時間段看,2018年至2023年,滬市主機板公司生産經營內生穩定性持續增強,營業收入、凈利潤五年複合增速分別為7%、6%;營收中位數從23.35億元上移至35.36億元;凈利潤中位數從1.67億元上移至1.89億元。
實體類上市公司表現更為穩健,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1.88萬億元、凈利潤1.94萬億元、扣非後凈利潤1.77萬億元,同比分別變動0.9%、-0.7%、1.3%,業績優於滬市整體水準。流動性方面,全年實現經營性現金凈流入4.12萬億元,同比增長約4.5%,覆蓋2.1倍利潤規模;負債率方面,年末資産負債率59.36%,較年初下降0.22個百分點,杠桿率穩中有降。
二、傳統産業新興産業互融互促,新質生産力發展勢頭良好
滬市主機板公司在穩固經濟“基本盤”的同時,堅持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作為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關鍵發力點。數據顯示,2023年合計研發支出近9000億元,同比增長5%,連續3年保持增長態勢。其中,138家公司研發支出超十億元,19家公司研發投入超百億元,108家公司研發強度超10%;航空裝備、電力、通信服務等行業研發支出增速超30%,軟體開發、化學制藥等行業研發強度超10%。高研發投入帶動新興産業涌現與傳統産業轉型齊頭並進、互融互促,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支援未來産業佈局。
新興産業漸成氣候。近十年來,滬市主機板一批新興製造、現代服務公司數量呈現階躍式增長。機械設備行業由45家增至125家;醫藥生物行業由62家增至109家;汽車行業由42家增至114家,電力設備行業由45家增至87家;電子行業由26家增至71家;通信行業由14家增至29家。相關行業公司收入、利潤、市值佔滬市主機板實體企業的比重分別大幅提升5個、10個、10個百分點。重點産業鏈加速匯聚,從無到有,由點及面,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引擎。光伏産業,有全球最大的單晶矽生産製造商隆基綠能和硅料電池片一體化龍頭通威股份,亦匯聚了福斯特、福萊特等光伏組件材料龍頭。積體電路産業,有晶片設計領域模擬晶片龍頭韋爾股份和存儲晶片龍頭兆易創新,封裝測試領域市佔率全球前三的長電科技,國內整合設備製造龍頭士蘭微。汽車産業,有廣汽集團、長城汽車、宇通客車等乘用車、商用車企龍頭,亦匯集了遍佈汽車各細分零部件領域的福耀玻璃、拓普集團、伯特利、均勝電子等86家零部件公司。
傳統産業加速演變。傳統行業公司積極運用新技術實施改造提升,向“新”發展。交通運輸、鋼鐵、公用事業等行業近三年研發投入複合增長率分別為20%、13%、21%,建築裝飾、石油石化、有色金屬等行業平均研發投入超5億元。創新驅動發展不斷增加新質動能,如中國外運持續投入數字化建設,2023年申請專利29件,累計被授權專利192件,上線虛擬員工、智慧叉車、自動裝車等多項物流科技成果;寶鋼股份基於鋼鐵主業,持續推進核心技術攻關,近年相繼開發出4個系列58項高等級取向硅鋼新産品,有力支撐電力裝備製造業發展;華能國際成功研製國內首套燃機煙氣二氧化碳捕集裝置及5兆瓦超級電容儲能系統,全年共有617件發明專利、3239件實用新型專利和320件國際專利獲得授權;三一重工年內推出超750件新産品新技術,新增近4000項專利,同時推進智慧製造升級,生産自動化率達80%。
未來産業已有佈局。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等未來産業不斷豐富新質生産力的內涵。滬市主機板公司積極探索前沿技術,佈局未來産業,培育“第二增長曲線”。中國移動發力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算力網路等技術的“basic6”科創計劃,2023年實現數字化轉型收入2538億元,同比增長22%;上海電影加大ai技術攻堅,探索訓練中國動畫學派大模型體系;萬華化學探索運用ai輔助催化劑分子設計,縮短研發週期,持續提升企業競爭力;韋爾股份2023年發佈theiacel技術,讓汽車圖像感測器能更好應對明暗變化場景,積極佈局自動駕駛,拓展市場份額;海天精工作為高端數控金屬切削機床生産商,2023年交付數十條龍門及臥加智慧柔性生産線,較傳統生産線效率可提升20%以上,助力客戶借助工業自動化實現批量生産。
三、能源糧食穩産鞏固安全發展基礎,保民生穩就業效應持續顯現
糧食、能源類上市公司經營狀況良好,有力保障糧食安全和基礎用能。農牧業公司抓好重要農産品穩定供給,北大荒全年糧豆總産600萬噸,實現“二十”連豐;蘇墾農發全年糧油作物總産27.37億斤,總産、週年畝産均創歷史最好水準;生豬養殖企業2023年生豬出欄量達739萬頭,同比增長73%。煤炭、石油企業加大增儲上産,中國神華等四家千億以上市值煤炭公司全年商品煤産量7.55億噸,同比增長5%;“三桶油”油氣當量産量合計2941百萬桶,同比增長5%。公用事業企業紮實做好水電氣暖供應,華能國際等四家營收超千億火電公司全年累計完成發電量1.4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水電龍頭長江電力梯級電站全年累計發電2763億千瓦時,有效緩解受電區域供電緊張局面;10余家燃氣企業天然氣供銷量合計約606億立方米。
客運、電信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上市公司,以高品質發展成果夯實普惠性、基礎性服務。2023年,白雲、上海、廈門三大機場保障飛機起降共133.43萬架次、旅客吞吐量1.84億人次,同比分別增長93%、183%。京滬、大秦、廣深等鐵路運輸公司全年完成旅客發送量2.85億人次,貨物發送量7.46億噸,同比分別增長146%、8%。三大運營商5g套餐用戶合計數達13.74億人次,5g滲透率均超過75%。滬市上市銀行持續推動金融惠民利民,凈息差均值同比收窄37個bp,做深做實普惠金融大文章。
經營業績持續向好,支援上市公司保持較為穩定的吸納就業能力,新興産業吸納就業人數增長。近三年,滬市主機板公司員工總數穩中有增,保持在1700萬左右,平均每家公司提供約1萬個就業崗位,以gdp佔比測算,預計間接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億人,佔全國就業人口比重近3成。製造業吸納就業人數連續三年增長,電力設備、電子、汽車、通信等新興行業2023年吸納就業人數佔滬市主機板公司吸納就業人數比例近三成。
四、央國企發揮經濟穩定器作用,民企業績活力加速修復
央國企充分發揮穩定器作用,在複雜內外部環境下穩固基本面。2023年,滬市主機板央國企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1.75萬億元,同比增長0.6%,實現凈利潤3.8萬億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國務院國資委下屬央企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48萬億元,凈利潤1.1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和3.8%。經營業績穩中有進的同時,央國企沿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主線,積極利用並購重組、股權激勵等資本市場工具提質增效。2023年以來,滬市主機板22家央國企推出重大資産重組方案,中直股份通過購買資産方式實現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直升機業務整體上市,拓展自身在“軍民兩用”的直升機賽道上的發展空間;中國動力通過重組將集團下屬柴油機動力業務進行統一整合,進一步鞏固行業龍頭地位。2023年滬市主機板央國企推出股權激勵方案22單,激勵股數佔總股本比重的中位值達1.7%,激勵強度保持較高水準。
民營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主體,各項經營指標實現較快修復。2023年,滬市主機板民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9%,優於市場整體0.3個百分點。出口表現亮眼,2023年披露海外業務收入的公司中,民企佔比近三分之二,其海外業務創收、創利分別達1.62萬億元、0.3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和10%,均好于市場平均水準,在穩外貿中發揮重要作用。現金流改善明顯,實現經營性現金凈流入8439億元,同比增長9%,現金流與凈利潤比值增加0.3個百分點。庫存壓降取得積極成效,存貨週轉率較上年提升0.2個百分點,增幅優於市場整體水準。債務結構持續優化,資産負債率較年初下降1.4個百分點,降幅高於實體整體約1.2個百分點。
五、消費市場熱力涌現,新業態新場景激發新增長
2023年,居民出行意願增強,住宿、餐飲、交通、文旅等多個行業實現快速增長。航空出行需求遠超預期,民航客流量快速增長,航空機場業全部公司業績同比改善,較上年同期凈減虧1318億元。旅遊景區、餐飲酒店業分別實現凈利潤11億元、22億元,在扭虧的同時盈利規模已達到或超過2019年同期水準。電影市場優質內容持續供給,“爆款疊出”,帶動影視院線行業扭虧為盈,全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86%。商貿零售業線下業態穩步恢復,全年實現凈利潤168億元,同比增長5%。
消費供給持續提質,消費潛能加大釋放,高品質終端消費品業績走勢良好。食品飲料業推陳出新,迎合市場消費需求,全年實現凈利潤1336億元,同比增長21%。智慧家電發展迅速,家用電器業實現凈利潤277億元,同比增長7%。美粧行業格局重塑,國貨品牌崛起,帶動美容護理行業增長42%。汽車行業穩步復蘇,實現凈利潤576億元,同比增長25%,新能源車型消費引領,廣汽集團、長城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分別增長78%、114%。鐘錶珠寶、文娛用品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2%、11%。
新業態新熱點新場景不斷涌現,消費增長注入新動能。長白山抓住東北冰雪遊熱潮,深化冰雪旅遊産品佈局,實現滑雪運動、霧凇漂流、踏雪徒步等多項旅遊資源融合發展,全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分別大幅增加219%、341%。王府井著力打造“老字號 新國潮”特色商圈,持續優化消費體驗,並通過線上線下雙向引流,提升品牌影響力,全年銷售大幅攀升,凈利潤增幅達264%。同仁堂深度挖掘不同消費群體對健康美麗的需求,通過産品創新穩站消費新潮頭,推出一系列藥食同源的養生食品,同時積極推動零售終端多元化行銷,收入利潤穩步增長。
六、外貿出口穩中提質,標誌性項目落地深化一帶一路發展
近年來,依託産供鏈配套整合優勢和持續創新能力,我國外貿出口呈現強勁的增長韌性。以上港集團、寧波港、青島港三大滬市主機板港口公司2019年至2023年吞吐量作為透視的微觀窗口,貨物吞吐量由18.64億噸增長至23.26億噸,增幅25%;集裝箱吞吐量由2019年的9393萬標箱,增長至2023年的1.22億標箱,增長率達30%。上市公司外貿業務活力持續迸發,滬市主機板公司2023年共實現海外業務收入5.81萬億元、海外創利0.66萬億元,較2019年分別增長15%、81%。目前已有近六成公司披露海外收入,其中近兩成公司海外收入佔全部收入的比重在50%以上,主要集中在汽車、機械設備、電子、化工等行業。2023年數據顯示,航空裝備、航海裝備、電腦設備、金屬新材料、工程機械等細分行業出口保持高增長,海外收入同比增長率分別為54%、38%、33%、22%、21%。來自造船、風電等多個行業公司海外在手訂單飽滿,中國船舶簽訂總金額約14.6億美元汽車運輸船新造船合同;東方電纜、中天科技和明陽智慧等風電企業順著海外海風市場增勢“乘風出海”,紛紛拿下海外大單。
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産品為代表的“新三樣”已成為穩定的出口增長極。長城汽車、宇通客車新能源車全球銷量保持較快增長,海外業務收入達531億元、104億元,同比增長102%和86%,創利138億元、33億元,同比增長93%和96%。與之相呼應,汽車零部件公司海外市場開發持續深入,以福耀玻璃、均勝電子、愛柯迪為代表的各細分零部件領域龍頭企業海外收入分別增長15%、12%、29%。此外,光伏龍頭隆基綠能在馬來西亞和越南積極佈局單晶矽棒、單晶組件項目和單晶電池項目,進一步拓展全球化發展戰略;主營新能源鋰電材料與鈷材料的華友鈷業通過在印尼、非洲等地建廠佈局,2023年鎳産品出貨量同比增長88%,市場佔有率穩步提升。
截至2023年末,滬市主機板200余家上市公司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深度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基礎服務佈局、綠色能源轉型。一批標誌性合作成果相繼落地,成為“一帶一路”深化發展的鮮明注解。中國中鐵和中國中車參建中國高鐵“走出去”第一單——雅萬高鐵項目,助力印尼成功進入“高鐵時代”;南方航空持續推動“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在“一帶一路”重點涉及的南亞、東南亞、南太平洋、中西亞等區域建立起完善的航線網路,提升貿易往來便捷度;中國能建投資的巴基斯坦sk水電站項目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境外投資的最大水電項目,每年可提供32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將有效緩解能源緊缺、優化電力結構。
七、穩投資和穩增長良性轉化,設備更新一舉多效
2023年,伴隨實體經濟修復,企業投資意願增強,投資規模擴大。滬市主機板實體公司購建長期資産支出合計3.10萬億元,同比增長12%。上游能源採掘行業持續加大産能擴建及綠色化、智慧化轉型投入,石油、煤炭、有色金屬三大行業投資增速分別達13%、21%、28%。高技術産業緊抓時代機遇加快蘊育新動能,航空裝備、軌交設備、光伏設備、軟體開發等行業投資增速分別為25%、13%、83%、51%。值得一提的是,消費復蘇間接帶動相關産業投資擴張,與終端消費需求緊密相關的家用電器、紡織服飾、化粧品投資增速分別為21%、37%、39%。
基建投資亦保持較快增長。道路運輸、航空運輸、水上運輸業投資分別增長15%、53%、14%;中國建築、中國鐵建、中國中鐵等9大龍頭基建公司全年新簽訂單合計16.8萬億元,同比增幅達8%,基建行業投資增速整體達14%。在能源結構轉型、新一輪電網投資規模擴張背景下,電力設備公司深度參與新型電力系統輸電、變電、配電、用電産業鏈協作建設,投資增長27%。與基建投資擴張及新一輪設備更新需求釋放相呼應,部分設備製造業經營業績增長較快,通用設備製造業、工程機械行業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7%、9%。多家頭部公司業績實現快速增長,工業車輛行業龍頭安徽合力、杭叉集團收入保持高位增長,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1%、74%;高端數控機床行業龍頭海天精工凈利潤同比增長17%。受益於上游煤礦推進智慧化建設,煤機裝備頭部公司鄭煤機、天地科技凈利潤分別增長29%、21%。
八、綠色發展漸成自覺,esg披露量質雙升
近年來,滬市主機板公司努力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esg資訊披露逐漸從引導走向自覺。2023年共計952家公司披露esg、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等專項報告,佔比增長至56%,集中反映滬市主機板公司突出的社會貢獻和社會價值。這其中,上證50主機板公司披露率100%、上證180主機板公司披露率超九成,790家公司已連續3年以上披露esg相關報告,超600家公司連續5年以上披露esg相關報告,一批穩定披露可持續發展資訊的公司群體正在形成。與此同時,esg市場關注度不斷提高,截至2023年底已累計發佈esg等可持續發展指數138條,其中股票指數104條,債券指數31條,多資産指數3條,86隻基金産品跟蹤,規模合計1050億元。
環境保護方面,1404家公司建立環保機制,2023年環境保護相關資金投入近1900億元,同比增長約27%;1361家公司採取減碳措施,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當量8.2億噸。其中,華能國際2023年低碳清潔能源裝機容量佔比達到31%;長江電力2023年生産清潔電能2763億千瓦時,相當於替代標準煤消耗830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7億噸;廣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別增長81%、78%,再創新高。綠色金融方面,綠色債券持續蓄勢賦能,滬市債券市場全年發行金額合計達554億元。
社會貢獻方面,774家公司積極履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社會責任,全年扶貧總體投入超1000億元,相關項目惠及人數達3006萬人。復星醫藥鄉村醫生項目已覆蓋78個重點幫扶縣,累計派出366人次駐縣幫扶,守護2.4萬名鄉村醫生,惠及300萬農村家庭。中國移動安排專屬資費優惠,累計惠及62億人次,通過精準降費努力實現人人可負擔的數字服務。中國鐵建投入、引進幫扶資金1.1億元,培訓鄉村基層幹部、鄉村振興帶頭人和專業技術人才等1385人。中國人保直接購買、幫助銷售定點幫扶縣和其他脫貧地區農産品6448萬元,直接投入無償幫扶資金4500萬元,累計培訓鄉村振興基層幹部、技術人員和致富帶頭人8154人次。
九、百餘家公司股息率超5%,國際推介講好“中國故事”
投資端建設展現全新風貌,上市公司積極開展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以分紅、回購、增持為先期舉措,以優化經營管理、加強創新研發為長期遵循。2023年,滬市主機板公司現金分紅規模再創新高,共有1290家公司宣告分紅方案,年度累計分紅合計1.70萬億元,平均分紅比例為40.22%,股息率達3.74%。其中,1028家公司連續三年實施分紅,近1100家公司分紅比例在30%以上,25家公司分紅金額超百億元,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分紅金額超千億元,121家公司股息率超5%。值得一提的是,近百家公司披露2023年中期分紅方案,包括“五大行”在內的多家公司宣佈將於2024年實施中期分紅,一年多次分紅風氣漸濃。回購、增持熱度不減,年內187家公司發佈回購計劃,累計完成回購金額200億元;182家上市公司股東出手增持積極“護價”,同比增加53家,年內增持金額達202億元。
與此同時,滬市公司在常態化開好業績説明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與境外投資者的溝通力度與頻次,一批公司主動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消費、醫藥、金融、高端製造等行業的優質公司赴美國、德國、瑞士等地開展近十次、百餘場推介活動,面向外資重申了中國資本市場深化開放的決心與歡迎外資的堅定態度,傳遞積極信號。此外,“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石化、恒瑞醫藥等十余家滬市優質企業赴沙特、阿聯酋等中東地區,一方面積極加強與當地投資者交流,另一方面也積極洽談業務合作機會,落實企業出海戰略。引進來方面,全年共召開20場國際投資者走進滬市公司活動,圍繞張江高新園區專場、資訊技術專場、醫療保健專場、汽車産業鏈專場、湖南專場和央企專場等六大主題,共計50家滬市主機板公司與80家國際投資機構面對面交流。
十、藍籌股估值改善明顯,外資增持近千家公司
2023年以來,滬市主機板大盤藍籌公司估值顯著改善,市場關注度、認可度持續提升。上證50、180、380三大指數成分股公司整體市盈率倍數較2023年初增加1.4,股價累計漲幅均值跑贏大盤4.6個百分點。市值千億以上和500億以上公司整體市盈率倍數較2023年初分別增加1.6和1.3,股價累計漲幅均值分別跑贏大盤21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央企整體市盈率倍數較2023年初增加2,2023年至今股價累計漲幅均值跑贏大盤約8個百分點。此外,增量資金借助etf配置優質藍籌股,成為一大特點。2023年滬市etf凈流入4301億元,其中寬基etf,包括上證50、滬深300etf等凈流入181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創新型藍籌公司體現出更高估值水準和流動性。滬市主機板研發強度超5%、10%的公司平均市盈率分別為42.5倍、75.6倍,均高於市場平均水準,且較2023年初增長;滬市主機板研發強度超5%、10%的公司平均市凈率分別為2.4倍、2.94倍,均高於市場平均水準;流動性方面,年成交額分別為17.04萬億元、6.79萬億元,同比增加1.49萬億元、1.29萬億元,佔比提升約5個百分點、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境外資本延續對境內市場高關注度。一方面,滬市主機板價值投資潛力仍持續吸引海外資金流入,2023年至今滬市主機板滬股通凈買入額超600億元。另一方面,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的中長期發展前景較為認可,當前滬市主機板以滬股通、qfii、rqfii為代表的外資持倉規模達1.59萬億元,912家公司獲外資增持,高水準對外開放不斷實現新突破。
十一、退市生態持續鞏固,歸位盡責意識有新提升
2023年,滬市主機板持續鞏固常態化退市機制,嚴格執行退市規則,堅持應退盡退,嚴厲打擊違規規避退市或退市風險警示情形。2024年年初以來,滬市主機板共8家公司鎖定終止上市,其中3家公司觸及交易類退市,1家公司涉及重大違法退市,4家公司年報披露後觸及財務類退市情形。此外,21家公司年報披露後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新“國九條”頒布後,會計師事務所責任進一步壓實,對於上市公司財務失真、內控失效等問題的發現能力有所增強。2023年年報中,41家公司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保留意見,較上年增加12家;23家公司內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或無法表示意見,較上年增加9家。其中,3家公司因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在年報披露後鎖定終止上市;12家公司因內控否定意見或被出具帶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強調事項段的審計意見而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獨立董事制度改革落地,縷清獨董職責地位,強化履職保障,確保其在公司治理中發揮“參與決策、監督制衡、專業諮詢”的作用。2023年年報中,滬市主機板9家上市公司的15位獨立董事在董事會投出棄權或反對票,對年報披露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提出異議,揭示公司風險,進一步推動公司治理體系完善。
十二、部分行業風險仍需關注,全年業績向好可期
2023年,滬市主機板公司整體業績企穩回升,大部分行業經營業績實現改善,消費、新質生産力等相關産業表現亮眼,但仍有個別行業處於下滑或虧損區間。2024年一季度合計實現營收11.91萬億元,凈利潤1.16萬億元、扣非後凈利潤1.13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9%、3.8%、2.5%。房地産、化工等行業延續下行趨勢,鋼鐵、建築裝飾行業由增轉降。
隨著基建、房地産相關政策接續落地,支援投資、消費的有利條件仍在增多,市場有望持續穩步復蘇。航空運輸業一季度同比實現扭虧;汽車製造業凈利潤同比增長55%,增幅進一步擴大;餐飲酒店、傢具製造等多個相關行業延續增長態勢;機械設備業績整體回轉,一季度增長9%,工程機械、軌交設備、自動化設備等多個細分領域保持增長。總體看,積極因素不斷積累,全年業績持續向好可期。